Abstract: 西方学者咸以“人格塑造小说”滥觞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并以哥德“学徒记”为其经典之作。但吾国“西游记”完成于十六世纪,颇能合乎其定义。目前,这类小说在中西文坛日渐兴盛,值此比较文学研究方兴未艾声中,其定义实应重加检讨。木文因从中西小说中试择四部加以比较,以探察其模式、重定其义界。“学徒记”叙述威廉如何通过童蒙期间的震憾,去教育自我、体悟人生;“西游记”叙述悟空如何从历劫受试中,去除无知与狂妄;乔伊思“艺术家”叙述史蒂芬如何以其感性与想像,去挣脱束缚、铸造民族良心;王文兴“家变”则叙述范哗于成长过程中,如何反抗传统、建立自我。“人格塑造小说”的内容是自传性的,结构是插曲式的,而其模式则是“分离”、“转变”和“返回”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