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长治百合部落的三地门居民,近期不断有希望成为三地门乡第11村的讯息传出,居民虽多将户籍迁至永久屋里,但对于是否真能成为第11村,有些居民仍持保留态度,甚至认为此时谈论这项议题还言之过早,然而,也有居民倾向支持成立第11村,15日晚间,三地门乡的德文、达来两村居民在长原教会中召开座谈会,希望能够了解部落居民彼此的意见。
长原教会乃是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在莫拉克风灾后于永久屋基地内成立的新教会,由于是居住在长治百合内的原住民,故教会名称以此称之,也有居民认为若在长治百合成为新的聚落,便可以“长原部落”为名。
座谈会由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排湾中会议长乐歌安牧师主持,会中,来自德文的租港就以母语说明了认为成立第11村的好处,他建议可从成立一个新的部落开始,当部落成立之后,便可召开部落会议,也可以成立社区组织等等。
德文村的牧师李耀光则认为,成立新的村庄的议题,应该是部落走在教会前面,“教会只是做一个协助、抛砖引玉,真正的还是要在地人的实际推动。”属于德文村中唯一一个鲁凯部落──相助巷的牧师高贵春提到,这样的议题应该是由村长、代表来出面组织,但现场则有居民直言,“村长他们没有来啊。”
人家问我们:“你们是哪里的?”,我们要怎么回答?
为何住在在长治百合部落园区中生活的三地门乡民希望能够成立第11村?德文居民Malu就直言,“我们应该要有一个正式的称呼(在这里),如果以后我们在外面,人家问我们:‘你们是哪里的?’我们要说:“德文百合、达来百合’这样吗?人家一定会想说德文跟达来不是在山上吗?我们被公部门遗忘,行政资源也轮不到我们,当然我们也不能怪村长,毕竟山上还有很多事情,我想我们应该要集体表达意见比较好。”
Malu接着道:“如果我们这里发生打架的事件,哪里的警察要来?从德文来吗?治安的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啊。政府去订说要400户才能成为一个村,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天灾,不是我们原来想下来这里的。”
由于这场会议并没有公部门的人出席,究竟是没有受邀或是不愿缺席不得而知,达来居民陈贵珠说:“很遗憾是公所没有人出席,但我们如果达成共识之后,应该邀请公所,我们要有动作来感动他们,因为400户这个真的是不可能,是不是可以用个案来处理?是不是公所他们被条例给拘束了?虽然我们很难割舍跟原乡的情感,但是我们下来这里也有很多问题,如果可以成为一个村,很多事情可以处理得很好。”
长原教会的师丈同时也是牧者的王捷茹则说,“刚刚租港有提到成立部落会议的组织,但不是部落的时候,成立的法理性就没办法克服,要成立一个部落议会、协会,法理性都是前提,首先要成立部落、成村,才会有法理上的正当性。”
当晚的会议,并非每一户皆有代表出席,在无法确认每一户居民的意愿前,会中仅先就德文、达来两村选出九人推动小组,后续关于成立第11村的相关细节就由这九名委员负责,李耀光牧师提醒,“成立推动小组之后,就开始每一户去访查意愿,先有共识之后,也要跟原乡部落做沟通,看看他们是不是愿意割让行政资源。”
会后,陆陆续续走出教会的居民对于会议结果各有评断,有些居民认为成立第11村的时机尚未成熟,也有居民提出疑问,“难道不能先处理产业的问题吗?我们可以两个村三个部落成立一个共同的组织之后来想办法发展我们的产业。”亦有居民认为,成立协会与成村可以同时进行,未来第11村的议题则将继续在部落内持续被讨论,其发展走向如何须待观察。
长治百合部落(42)咖啡产业要发展,真的要一起才能往前走 [4]
长治百合部落(46)从不同部落迁到永久屋的居民,是否可能单独成村? [5]
长治百合部落(36)心灵耕地有问题,县府开会寻求解决之道 [6]
长治百合部落(38)离开原乡的德文居民,在长治继续“相助”生活 [7]
长治百合部落(41)等待买主的三地门咖啡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