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世界卫生日—民众齐聚大安森林公园“健康大步走”
现代社会的步调非常忙碌、紧凑,许多人在生活、职场上承受庞大压力,即使是年轻人,在学业、人际关系上,也常产生压力。面临压力,专家、学者建议,尽量选择运动等方式纾压,千万别用抽烟、吸毒等错误方式纾解压力,因为这些乍看可以纾压的方式,但长期下来,不但不能纾压,还会成瘾,甚至伤害身体、心理健康。
无论是烟品、毒品,都是针对大脑作用,进而让人产生**,使用时间增长,大脑也会出现变化,对这类物质的倚赖,也就加深。卫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长谌立中过去曾有精神科临床经验,他分析,有的人天生体质就容易成瘾,可能一抽烟、喝酒或一碰毒品,就会特别high,但也有人一接触这类物质,身体便感到不舒服,自然就不会上瘾。但对于青少年、儿童,由于正在成长、发育,大脑特别敏感,一旦染上烟瘾、毒瘾,大脑中的神经就会产生变化,往后将更难戒除。
以抽烟来说,无论是成年人、青少年,抽烟背后动机百百种,有人是为了逃避压力而抽烟,也有人是因为情绪问题抽烟,还有人是因为身边朋友常请烟,结果就逐渐烟不离手。
为了帮助吸烟者戒烟,现在已有戒烟门诊、戒烟班、戒烟卫教宣导活动、戒烟专线0800-636363等多元戒烟管道可提供帮助,在青少年戒烟方面,目前学校戒烟教育也为青少年戒烟提供很大助力。至于成年人在戒烟过程,不只可透过戒烟门诊、戒烟班等管道,还可以考虑使用戒烟药物(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口服戒烟药物),减缓戒断中不适的过程,透过全方位策略,增加戒烟成功率。
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简称健康署)戒烟专线服务中心主任张佳雯分享辅导青少年戒除烟瘾经验,她说,青少年需要更多持续的关心和付出,在青少年求助时,戒烟专线服务人员可以分享一些戒烟诀窍,像有人请烟,要如何拒绝,或者当戒烟出现不舒服症状,求助者也会知道如何处理、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