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妇女在怀胎第34周时,透过产检超音波发现子宫内长了二~三颗10几公分的肌瘤。然而当医师为该名妇女进行剖腹产,抱出2800公克的婴儿后,赫然发现竟是一颗完整、重达3000克、40公分的大型肌瘤。

新光医院曾开刀取出最大的子宫肌瘤为7公斤,医学报告上甚至有重达10公斤的纪录。依据医学统计,约有四成女性会长子宫肌瘤,至于肌瘤生成的原因,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认为跟体质、女性荷尔蒙有关,因为停经后妇女通常不会再长出新的肌瘤,原有的肌瘤也会慢慢萎缩。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分为外科手术与药物注射的内科疗法。切除子宫肌瘤与肌瘤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身体症状、生育需求、肌瘤生长速度有关。当肌瘤造成经痛、经血过多、有压迫感、影响胚胎着床,或生长速度太快,医师可能会建议开刀。尤其肌瘤在一个月内的成长幅度大于直径1公分,就有可能是从良性肌瘤转变为恶性肌肉瘤的前兆。

子宫肌瘤的手术种类包括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及子宫镜手术等。其中,子宫镜手术不会造成腹部伤口,用于切除长在子宫内膜的肌瘤;腹腔镜手术会造成三∼四个0.5∼1公分的伤口,取出肌瘤后伤口透过内视镜缝合;而传统手术则与剖腹产相似,适用于肌瘤过大、数量过多、生长位置靠近肠道或卵巢等处造成沾黏的肌瘤等。

除了子宫表面的蒂状肌瘤切除后伤口较小,不会影响生育以外,一般而言,女性只要曾经动过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医师大多会建议半年后再受孕,且生育时通常只能选择剖腹产,才不会让原本缝合的伤口在生产过程中再度被撑开。

由于子宫肌瘤就算切除后,复发率高达20∼30%,已经完成生育计划或没有生育考量的女性,也可选择切除子宫。

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只要经医师评估,也可以选择注射药物,暂时抑制肌瘤生长。整个疗程约需3∼6个月,每月施打一剂。用药期间子宫肌瘤会缩小,想怀孕的女性在疗程结束后要赶紧受孕,否则停药后肌瘤又会开始成长。必须注意的是,使用这种药剂会使女性处于停经状态,而出现更年期症状,包括荷尔蒙分泌减少、皮肤干躁、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甚至出现声音低沉等雄性特征。

如果女性在停经后仍然长出子宫肌瘤,就要小心是癌细胞作祟。

超过99%的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只有不到1%为恶性子宫肌肉瘤,如果肌瘤成长速度很快,或有停经后出血的症状,就有可能是恶性肿瘤,要赶紧就医。

子宫肌瘤虽然无法预防,但可以避免快速成长。如果已经发现子宫肌瘤,不要服用或施打荷尔蒙,例如胎盘素。

要预防子宫肌瘤转为恶性肿瘤,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检查。30岁以上妇女可配合国健署提供的一年一次子宫颈抹片检查进行内诊,只要发现肌瘤,最好每半年回诊一次,确认肌瘤成长速度,如果不曾发现子宫肌瘤或未曾有过性行为的女性,则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检查。

超音波检查不只可以发现子宫肌瘤,还可以揪出子宫、卵巢早期病灶,而且没有幅射、也不会产生高温,使用上相当安全。费用方面,有发现子宫肌瘤的女性,健保给付每年一次的超音波检查费用,就算自费检查也不过500、600元。

再次提醒所有女性,由于子宫肌瘤复发率高,若有规划医疗险之需求,应尽早进行,以免发生患病后才投保,衍生出加费、除外不保甚至拒保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