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化石燃料)使用。IEA指出,2014年全球产业部门(制造业部门)的最终能源消费就占了全球总能源消费的38%,显示产业部门在减碳与能源转型上之责任重大,仅次于电力部门。本章汇整国际研究文献、趋势与经验,于第一节首先探讨产业部门——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应从哪些面向拟定低碳转型策略、又将面临哪些挑战与机会,同时国家、投资机构、公民社会又可以透过哪些力道共同推动产业转型;第二节则介绍数字化与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如何在能源产业与工业制程上,创造企业商机、提升能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负荷,而公私部门又可采取哪些行动,排除数字技术目前遭遇到的困境,以加速推动产业转型永续。然而,迈向洁净经济下的能源与产业转型,虽能创造经济产值、就业机会、环境保护等利益,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因此受益,传统化石燃料产业、高耗能产业下的劳工可能将面临失业风险,因此本章最后一节强调“公正转型”的重要性,引介加拿大、丹麦等国际经验,提出国家、企业、工会在公正转型上的角色,以及如何透过国家、社会对话,化解未来能源转型路上可能的社会争议。
“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然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7年10月公布的《排放差距报告The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7》:目前各国做出的减排承诺远不足以达到巴黎协定的减碳目标,该报告综合评估符合成本效益的技术、以及在部分国家已采行的**实务,指出“能源部门”与“产业部门”在2030年前具有最高的减排贡献潜力,以填补减排差距。本文以石化、钢铁两大耗能产业为例,提出其低碳转型的关键策略在“能源效率”、“排放效率”、“物质效率”的提升。而“国家的管制与奖励政策”、“同侪评比竞争”、“民间社会监督”所带来的三方压力,将可加速驱动产业低碳转型。
随着人类进入通讯技术时代,数字化与物联网技术将有机会大幅改变能源系统与整合再生能源,使之更有弹性地被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可以整合在地的分散式能源系统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产业转型上,不论是能源管理、制程控制都可以透过数字化技术来协助工厂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资源使用率、节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意向调查上,有多数企业期待与规划导入数字化科技来迈向环境面向的永续发展。尽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能更加速协助工业部门进行减碳,我们尚有自资料、分析与安全三大困境。因此,如何加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用将会是加速转型的重要关键。
在发生震惊全球的福岛核灾后,国际社会开始反思长期以来的能源政策。于是国际间开始掀起一阵能源转型风潮,继德国之后,瑞士也宣布告别核电且逐步减低燃煤发电,并优先发展绿能,因此许多传统发电产业开始受到能源转型的冲击。根据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RENA)的资料显示在2050年时,再生能源将会创造出超过1100万个额外的就业机会。台湾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要如何兼顾工作权与环境权并推动产业升级,并化解未来可能产生之争议,公正转型将会是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