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常有睡眠上的问题,包括清醒时长和次数增加,以及浅眠的次数增加。这些会给他们的亲属和照顾者等受影响的人带来许多问题,可能导致照顾者痛苦和失智症患者被送入疗养院或长照机构。
非药物的介入是否有效?
由于我们不知道药物是否能帮助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睡眠,因此经常推荐非药物方式介入。这些方式包含光照治疗、社交和身体活动、环境变化(譬如减少夜间的噪音和光线),或避免日间睡眠。此外,介入方案还可以包含不只一种的上述疗法(所谓的多模式介入;例如:将光照治疗结合失智症患者的活动)
我们想了解什么?
我们搜索了一些临床试验,测试失智症患者和有睡眠问题的人对于非药物介入的效果。我们想了解这些介入措施或方案是否能促进睡眠,以及避免失智症患者和其照顾者产生副作用。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搜索了随机对照试验(一种对于治疗效果通常提供最可靠证据的研究设计)评估任何非药物介入以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睡眠。我们比较和统整了研究的结果,并基于研究模式和参与者的人数等因子,为研究证据做出可信度评比。
我们发现了什么?
这些研究包含了 13 至 193 位有睡眠问题和失智症的参与者。所有研究都应用一种或多种的非药物介入(也就是光照治疗、身体和社交活动、照顾者介入、限制日间睡眠、慢慢的背部按摩或经颅直流电刺激术(一种经头皮传导低量电流以改变脑部功能的方式))。有七项研究评估多模式介入。这些研究以不同的方式评估睡眠,但大多使用睡眠活动记录仪,这是一种测量夜间睡眠的腕带。
-- 身体活动的介入、社交活动、照顾者介入和多模式的介入可能轻微至适度的改善失智症患者夜间的睡眠。
-- 我们发现没有证据显示光照治疗、慢慢的背部按摩或经颅直流电刺激术能减少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问题。
这些证据有那些限制?
尽管我们能纳入包含 1335 位参与者的 19 篇研究,评估非药物介入能避免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但我们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是因为介入措施间的重大差异和缺少方法学品质。因此,此篇文献回顾的结果必须谨慎解读,且急切需要高品质的研究论文佐证。
翻译者:彭雅祺 【本翻译计划由台北医学大学考科蓝台湾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东亚考科蓝联盟(EACA)统筹执行。联络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