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如何正确选用水稻品种
正确地选择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选好品种,在水稻生产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优良品种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适合当地茬口类型的品种。
我们知道决定作物产量的三个因素是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水平。而气象因素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选择水稻品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当前生产的品种状况和栽培水平来确定。我省水稻茬口有单双季之分,双季稻上有早籼-晚籼、早籼-晚粳之别;中稻上有油菜茬、小麦茬和空闲茬,品种类型上有中籼和中晚粳。要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茬口的品种。
2)选择生育期适宜长的品种。
在有效生长季节与种植制度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可安全成熟且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资源。
沿江早稻:宜选择全生育期100-110天左右的早、中熟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分蘖力强、植株较矮、抗倒伏的品种;
晚籼选用125天~130天、晚粳选用125天~135天的中熟高产优质品种(组合)。
江淮中籼:选用全生育期140天~150天的大穗型或穗粒兼顾型的品种。
江淮沿淮中(晚)粳:选用全生育期145天~160天、的大穗型或穗粒兼顾型的品种。
3)选择穗粒协调的大穗型品种。
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粒数,而单位面积总粒数则是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穗型过小,显然不可能超高产,;穗型过大,往往导致结实率偏低。因此,选用分蘖能力较强的偏大穗品种有利于协调穗粒矛盾。
4)选用株高适宜、叶片直立性好,抗逆抗倒的品种
超高产栽培必须增加生物产量,植株高度的增加利于群体生长量的增长。但株高提高了,往往降低了抗倒伏能力,因此,应该选用株高适宜而抗倒的品种。
光合作用是水稻产量最主要的来源,超高产群体的LAI一般较高,群体内叶片相互重叠,下部叶片由于遮阴受光量减少,个体所具有的最高光合能力往往不能发挥。故保持水稻叶片直立则可有效改善群体内部光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