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为什么要家校共育?
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学校教育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必将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
1.给予孩子温暖的呵护、照顾,将其抚养成人。
2.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行为模式、情感特征。
学校的责任边界是什么?
——配合。认识到家长是合作者,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彼此互相信任、相互尊重,共育共建。
——结合。与家长共同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站在和谐发展的角度,引导家长培养好孩子的习惯、品格、思想。
——融合。与家长彼此相容、和谐沟通、协同共进,达成理念上的一致。
1.家校协同意识缺位。因为家长和教师协同参与意识的缺位,家校协同一直较少得到关注。
2.家庭教育缺失。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家长将教育的重担转移给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缺席,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3.缺少切实推进主体。合格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缺乏,是制约家校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
共识共鸣,才能同向同行。只有学校和教师守住责任的边界,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家长主动参与,始终用积极的态度教育引导孩子,才能使家校合作共育行稳致远。家校“同频共振”育人,需要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要叩开“家门”,让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叩开“校门”,让家长助力学校教育;叩开“心门”,让学生唤醒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