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交往的目的就在于打破占有式主体的封闭性而形成主体间性。用交往理论来分析,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行为或者说教育过程就是一种交往过程。因此主体间性是内含于教育交往行为的。另外,占有式的主体由于缺乏内在的反思向度而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倡导主体间性对现实主体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可以起到变革的作用,从而使主体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再是一种占有式的工具而是人性丰富的主体。因此主体教育应把握当代哲学的变革方向,紧跟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把主体间性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王 坤庆 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 上海 海教育出版社 2002 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上海:海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