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二元性/别观念在崇尚多元、自由等现代社会中仍然根深蒂固,不但规限了我们的性身份,也导致社会进程原地踏步。1991年《犯罪修订草案》动议(将男性之间**非刑事化)通过后,在廿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才渐渐看见不同的性/别平权团体走在街头发声。即使有更多性/别平权声音被听见、不同的性/别个体被看见,但社会上仍充斥着对性小众的歧视和恐惧。我们何时方能正视性小众在主流价值观下生存的困境,并迈向真正的自由呢?

2013年,由多位关注香港性与性别议题的教师及学者组成的“学人。性。联盟”(Scholars Alliance for Sexual and Gender Diversity)成立,近年更编写了《我城我性:香港性/别日常》,从我们的日常说起性/别平权:“性/别是日常的,而我们的日常生活正是种种性/别概念和价值观的生产及实践现场。性/别的抗争,发生在议会和法庭,譬如争取反性倾向歧视立法,争取同***平权,跨性别人士可用自己认同的性别结婚;性/别的争论,更多发生在家庭、亲密关系、校园、办公室里,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我城我性》全书共22篇文章,共五章节,覆盖范围包括社会运动、教育、家庭、流行文化及媒体、亲密关系和身体。书中不但整理及分析了香港近20年的性/别历史及发展,也以“性公民”、“性权”、“性别认同”等概念,探讨性小众的多元情欲,用大众熟悉的语言去深入介绍和讨论一些主要的性/别议题,令学生及大众读者能从本书所提供的脉络和角度,由浅入深地理解香港性/别历史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