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每年新增4万多名脑中风患者,平均每年约有1万3千多人死于脑中风,如果未能在急性脑中风发生数小时内减轻脑梗塞,则死亡率会大增,且有严重后遗症,三军总医院公布最新细胞疗法成果,提供慢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另1种全新选择。

三军总医院神经科部主治医师周中兴指出,虽然血栓溶解剂和颅内动脉取栓治疗的发展神速,但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减轻脑梗塞的范围,就变成棘手的慢性脑中风,目前缺血性脑中风发生6个月后,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脑中风是种急症,为脑部血流受阻,无法供应脑部氧气需求,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脑组织一旦受损,就可能难以完全复原,出现肢体无力瘫痪、失语症、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等神经障碍后遗症。

脑中风种类不少,其中以急性脑梗塞中风较多,临床症状多样,包括:嘴歪眼斜、单侧或两侧肢体无力麻木、意识模糊昏迷、言语不清、构音障碍、沟通困难、感觉异常、吞咽困难、流口水、眩晕、呕吐、头痛、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大小便失禁、视力障碍、抽搐、精神上的改变等。

治疗方面,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以使用血栓溶解剂和颅内动脉取栓治疗为主,过后则需服用阿斯匹灵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剂,或三高药物来降低再次中风的风险。

一旦脑中风造成脑组织及神经功能受损,恢复效果就很有限。所幸越来越多新式治疗问世,包括细胞移植治疗,针对慢性缺血性脑中风,给予自体CD34+ selection周边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降低脑中风后遗症。

107年9月卫生福利部公布修订细胞治疗特管法后,该年12月三总成立“细胞治疗中心”,适应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脑中风,让脑中风病人有更多机会接受细胞治疗。

周中兴说明,病人必须符合3大条件,包括:年龄20岁以上、缺血性脑中风发生后至少6个月、符合血液细胞品质的筛选条件。经由机器收集病患自体CD34+周边血干细胞,于专业的细胞培养室成功培养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细胞后,经静脉回输病人体内,改善慢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神经障碍后遗症。

三军总医院今日指出,卫福部在去年9月修订细胞治疗特管法,三总随即在同年12月,率先揭牌成立国内第一家“细胞治疗中心”,适应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脑中风等,不仅让病人有更多机会接受细胞治疗,也开创国内细胞治疗脑中风的新里程碑。

同时,三总团队创新细胞层片移植技术,直接针对病灶进行移植治疗,不经由周边血液循环,可避免血脑屏障的阻碍;针对脑皮层损伤进行细胞层片移植,避免采用细胞注射时因为针刺造成脑组织受损。目前在实验室不断验证,掌握突破性的关键技术,已获得2018科技部“未来科技展”未来科技突破奖,及第15届国家新创奖精准医学组学研新创奖的肯定,未来展望在临床试验和医疗服务,均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总神经科部一般神经科主任周中兴表示,国内的脑中风年发生率约4万人,死于脑中风者约1万3千人。对此,卫福部公布的细胞治疗特管法,适应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脑中风,有两项符合的细胞治疗技术项目,分别是自体CD34+ selection周边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使得脑中风病人有更多机会接受细胞治疗。而三总成立“细胞治疗中心”,适应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脑中风,让脑中风病人有更多机会接受细胞治疗。研究团队独创的细胞模式与动物模式,经颅移植细胞层片重建脑组织。

周中兴进一步说,传统疗法除了药物之外,也需改善生活习惯,相关药物对于受损的脑组织功能的恢复效果有限;脑中风后的前三个月内的复健治疗,既耗时,效果也缓慢。而三总研究的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经由骨髓穿刺取出病人体内的间质干细胞,经过专业细胞处理和分离,再把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回输或注入病人体内数次,与自体CD34+周边血干细胞一样,可能经由静脉或动脉输注,也可能经颅手术注入脑部,目的都是透过注入的细胞对脑组织直接及间接作用,改善慢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神经障碍后遗症。

名诗人余光中中风过世!医师警告:中风抢救时间只有60分钟,7症状勿轻忽|每日健康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