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本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后遗症。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下面介绍的是脑中风后遗症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
对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的诊断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康复评定:
①头颅CT扫描:这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该方法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一般不能发现病灶。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②头颅磁共振扫描: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磁共振扫描的使用。
③脑血管造影: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