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总潜藏着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待我们正视及矫正。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我们有需要撰写建议书,提出主张,陈述利害,说服决策者解决问题。构思建议书的第一步,便是要掌握事件实况,以及各方面的问题,理清处境,这样才能提出具体有效的方案。
为了理清问题的处境,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当前的处境产生了什么问题?(影响建议书中“分析问题”的部分)
你的目的是什么,即希望问题如何解决?(影响建议书中“提出具体建议”的部分)
我是以什么身份和立场提出议案?(影响撰文者、措辞语气等)
提案的对象又是谁?(影响受文者、措辞语气等)
假设我们处于以下情境,可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理清当前的情况,为撰写建议书做好准备:
2009年,所有工作地点的职业伤亡个案数字为39579宗,虽然已较去年的41900宗下降5.8%,但个案仍属偏多,情况值得关注。工业伤亡权益会每年均接触大量工伤个案,伤者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当中最困难的是意外后的创伤情况及康复进度。大部分工人表示,由于治疗及轮候时间漫长,康复过程非常缓慢,令他们迟迟未能判伤及重返工作岗位,影响生计。更有工人表示,由于伤势得不到适当的治疗,伤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因此,工业伤亡权益会希望有关当局能改善支援工伤者的政策,提供适当的服务。
假设你是工业伤亡权益会的代表,面对以上情况,希望通过提交建议书,解决问题;在构思时,可以先思考以下问题:
当前的处境产生了什么问题?
治疗及轮候时间漫长,康复过程缓慢,令工人迟迟未能判伤及重返工作岗位;又由于伤势得不到适当的治疗,伤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
你的目的是什么,即希望问题如何解决?
希望有关当局能改善支援工伤者的政策,提供适当的服务,让工伤者早日康复及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立场:为工伤者争取权益,促请有关当局改善支援工伤者的政策。
政府有关当局(如劳工及福利局)
掌握了问题处境、弄清身份立场、明了写作目的后,便可以进一步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