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苦莫过于“人相”、“我相”、“寿者相”、“众生相”四相分别的障碍,其中平常人最执著“我相”,有了“我”,就会分别他人,一切都是以“我”为主,别人不能占我的便宜,一定要对我好;别人的事都与我无关……沈于人我的分别,难以解脱!
曾有一桩有名的公案,值得用心思量——
有位修持高深的禅师,平易近人,拥有许多信徒。一日,有位心中充满疑惑的居士请教禅师:“禅师,我虽然常常来此参禅,希望能参透、突破一个疑问,却始终不能了解。本来想这只是小问题,不敢打扰您,但是花这么长的时间,还是参不透,只好前来请示。”
这位居士觉得莫名奇妙,也万分惶恐,赶快正襟端坐对禅师说:“不敢!不敢!我还是个凡夫。”
禅师慈祥地说:“因为你还有一个‘我’,这个‘我’占满了你的心,障碍了自己,而不知道自己就是佛。你的‘我’太多了。”
居士仍不明了,再问:“禅师,既然你说我就是佛,那请问禅师,你呢?”
禅师说:“唉!你为什么想这么多?有一个‘我’就令人无法成佛了,还要加一个‘你’,那更无法成佛了!”
凡夫都很在乎“我”,也很在乎别人,对人有种种分别。除了“人相”、“我相”外,还常分别“众生相”,以名利、地位、贵贱等等去分别他人的阶级;除了对人之外,也分别何种动物是喜欢亲近的,何种动物是惧怕、讨厌的。由于不断地生起分别心,所以产生种种你我对立的烦恼。
此外,凡夫还有“寿者相”的分别,认为有“生”一定有“老”,以为人生路长,一定有漫长的寿命,所以懈怠、堕落。
凡夫在这四相的分别中有难以克服的障碍,因而无法体认本具的佛性。我想起电视上曾播映一支公益广告,广告中年轻的父亲,在上班时,只要向主管报告业务,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但回家和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把他当成牛马来骑在背上,便玩得很开心,画面也很温馨。
这就是“相”的分别与执著,为了生活,所以心不甘情不愿地向主管报告,为公司做事;回到家里,为孩子做牛做马就兴高采烈。这是为什么?因为父子情深,为了家人付出而欢喜,这也是一种众生相。
倘若我们能将心胸扩大,包含人我、众生、天地、宇宙一切万物,如此一来,便能充分发挥爱心,达到“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