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编一本书的过程很像认识一位新的朋友,从一开始的不熟悉,中间透过无数次校稿、润稿,不断重读书里的文字,也一次次爬梳出新的意义,每次都能找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讯息,好像又和这本书靠近了一点点。最后,和书本成为心意相通、相知相惜的挚友。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三球毛线,编织自由》这本书就像一位慢熟的朋友,初次见面时觉得很普通,甚至还有点冷淡、有点难以捉摸,但深入认识后,就会发现在冷静的外表下,这本书其实充满了温柔的力量,在你困顿无助时,为你点起希望的一盏灯,和这样的人做朋友,相信友情是能够细水长流的。

书中一家人从1960年代的葡萄牙法西斯政权逃离,一心渴望能找到一个公平、自由的家园。他们来到了共产政权执掌的捷克斯洛伐克,却发现依然摆脱不了国家体制对于自由的箝制,书中每个孩子都只能穿着三种颜色的毛衣,城市的面貌显得单调、灰暗,被夺去了活力及生命力。

这样的体制扼杀了个人特色,抹消了个人主体性,要求“大家都一样”。在战争时期,这样的体制也许有其必要性,毕竟牺牲个人特色能够换得管理上的方便,但却不能掩饰其违反人性这个本质上的错误。但是面对国家机器所实行的体制暴力,多数人只能感受到深深的绝望,却也无力改变什么。

然而,真的什么都无法改变吗?

书中的妈妈有一天拿起了三个颜色的毛线球,为孩子们编织了不同图案的毛衣,在体制内进行了小小的革命,不久,旁人也受到影响起而效仿,新毛衣开始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也许是人们渴望改变的心愿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最后成功让封闭的墙内开出自由的花朵,迎来民主的春天。

这样一位书朋友,也许你小的时候读不懂他,但当你慢慢长大,开始学习历史后,就会了解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那位妈妈率先做出改变有多么勇敢。当你长大成人,也许现实的压力、社会的不公以及人性斗争的丑恶早已抹灭你对世界的热情,也不要忘记这位书朋友要告诉你的:不要放弃希望,即使情势再怎么恶劣,只要起身行动,哪怕只是小小的改变,都一定能带我们迎向更好的未来。

《三球毛线,编织自由》是一位能够陪伴你终生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