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
3.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5.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
6.考试前夕,学校咨询人员对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同学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7.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9.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11.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12.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1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1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
1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1.( )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24.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25.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 )教学原则。
26.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30.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的考试题都是来自课本里面的习题。当我发现这个秘密后,就每天把课本里面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成绩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缮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瘁,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