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孩静静的,却不害怕分享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我们不应该被媒体操弄,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听完她的分享,让我对高中生的信心倍增。
在课程的第二个阶段,我让大家抽图卡说说故事,这个女孩抽到《Perfect Garden》(by Pawel Kuczynski)我本来期待着她的批判,结果她缓缓的说:我觉得那个除草的人是我自己。当我想要呼吸点新鲜空气的时候,我的想法会勉强自己跟别人一样就好。
我有点诧异,想要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我问她:“所以你会想要呼吸新鲜空气吗?”
她说:“可能吧,但是偶尔。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跟别人一样比较好。”
我想她很清楚,就算那个群体象征一种迷思与盲目,她选择群体的迷思。
我不知道她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或许是朋友与她的故事,或许是内心的不安全感,或许是⋯。
她带着口罩,我看不清楚她的表情。但是我感受到一种说实话的**与无奈。他们已经成熟也够聪明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了吧,所以这个诚实,何尝不是一种渴望被听见的讯息。
后来在课堂最后,我谈了一些“有限”与“无限”做为结尾。希望她也接收到某个讯息:“身体或许是有限的,但是心、思想、感受有可能是没有边际的,这是一件充满可能性但又危险的事。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很有限,但是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开放式的剧本,就看我们怎么活下去。”
今天的哲学课,有点微微的刺痛感,这也让我确认自己正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