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
现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先后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是拥有双学历的著名专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40余年,在国家级医疗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代表性的论著:“结肠腺癌转移治验¬¬¬”——获国际医药学金象大奖;“肾本质研究”——获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一等奖,卫生部二等奖
您好! 欢迎来到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咨询热线:010-69556966 咨询QQ:99120606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性学会中医性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审中心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从1983年起分别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皮肤科博士学位。从事皮肤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有较为深厚的中西医皮肤科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银屑病、湿疹、痤疮、荨麻疹、白癜风、脱发、带状疱疹、硬皮病等常见皮肤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性传播疾病等方面亦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附件1-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2022-10-13] 附件2-2022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doc [2022-10-13] 附件3-2022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摘要.doc [2022-10-13] 附件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与技术奖奖励办法.doc [2022-10-13] 科技奖附件1: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doc [2010-08-31]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奖--社区医学科技优秀奖-推荐书 [2021-06-09]
中西医结合自提出以来为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屠呦呦等伟大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被独立划分出来,成了脱离临床医学专业的范畴,自此许多从事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们,因“执业错位”“超范围执业”,被迫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尽管有全国人大政协代表为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言,但10余年来均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明确回复,中西医结合之路越来越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系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学术期刊(ISSN1671-4040,CN36-1251/R,邮发代号44-126),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入选期刊,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以弘扬中西医结合学术、贴近临床、注重实用、鼓励创新、中西医并重为宗旨,开设了论著、临床研究、诊疗经验、综合报道、基层临床、研究生论坛、康复与护理、中西药苑及综述与进展等栏目,为临床医疗和科研人员提供便捷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王庆民,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会员、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1982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肝病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三十余年,近20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医学专著7部
时昭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优秀继承人”、“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2篇,出版著作9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进步奖9项次
1975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在各类疑难杂症及慢性病、血液病、骨病等诸多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先后受邀参与各类国内学... [全文]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市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办法,进行中药口服调理,对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慢性病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对病因复杂、... [全文]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曾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运用中西医诊治常见、多发病、疑难杂症,尤其... [全文]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勤学路53号(梁溪区政府旁)
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所11月25日在北京医院挂牌成立。 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所11月25日在北京医院挂牌成立。在北京首批10所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北京医院是唯一的部属医院
个人情况:熊屹,男,1957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教授,主任医师。贵阳中医学院骨伤学院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疗专业
简介心脑血管科中医、中西医科呼吸、消化、肾内科骨、外、神外科肿瘤、泌尿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急、重症科康复、麻醉科功能、医技科医疗动态医改动态通知公告健康常识门诊就诊流程急诊就诊流程 我科为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心脑血管疾患的科室。科室开设病床30余张,现有医护人员22人。有专业康复治疗师,针灸师及专业中医护理队伍
1月24日除夕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各科室和往常的工作日一样依然灯火通明医务工作者们仍然身影忙碌,坚守在工作岗位。 下午5点半,心系职工的党政领导班子们也在这个举国同庆的重要时刻来到职工们身边,为全院所有在岗的中西医人送上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春专”鼠”祝福:一碗热气腾腾,象征平安喜乐、健康顺遂的除夕饺子和节日大礼包。 “你们辛苦了”、“家里都安排好了吧”、“代表医院感谢你们”……,党委书记王青松、院长徐春凤、工会主席陈毅军、副院长牛光良、吴振安、张洪波边发饺子和节日慰问品边跟职工们聊上几句,这些看似寻常的问候,在这个清冷安静、充满寒意的除夕夜里,却显得尤为暖心
11月30日,2018年京津冀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本次会议主题是疑难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突出西医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和中医药有效治疗相结合。大会共设6个专题,采取专家讲座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国际学术前沿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一批本科,学制五年,文理兼收,计划招生360人。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中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产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等
火车站乘7、602路,火车南站乘124、159路,汽车南站乘7、102、103路,汽车北站乘116、159路;汽车东站乘103路到医院门口下车;汽车西站乘314路到东塘下朝南走200米;市内乘2、7、15、102、103、116、120、124、125、137、145、146、159、167、602、705、912、915路等到医院门口下车。 范伏元,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名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
火车站乘7、602路,火车南站乘124、159路,汽车南站乘7、102、103路,汽车北站乘116、159路;汽车东站乘103路到医院门口下车;汽车西站乘314路到东塘下朝南走200米;市内乘2、7、15、102、103、116、120、124、125、137、145、146、159、167、602、705、912、915路等到医院门口下车。 范伏元,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名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统筹中西医资源,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在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医疗救治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建立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救治中西医协作机制,组建省级专家组时要含有一定比例的中医专家,指导区域内传染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指南使用者: 供临床一线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领域风湿科医师以及与系统性硬化症诊疗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 Guide users: 供临床一线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领域风湿科医师以及与系统性硬化症诊疗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 指南制订的目的: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类以皮肤增厚变硬为突出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精品学习网医学教育频道特为大家整理了2014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方案及内容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中西医结合 执业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传染病学 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14 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传染病学 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14
鲁卫星(1959-),男,山东省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生。现为全国长寿工程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医疗保险医药审评专家,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和较深的造诣,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疗法治疗上述病症取得很好疗效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董事长、血液科和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青年中医研究会委员。 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取硕士学位。 专业技术成绩: 二十多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和肿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课题十余项,获国家专利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四项,主持编撰《中西医结合治疗贫血》等专著三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福州市第二医院肾内科作为医院一级科室成立于2008年9月,已发展成为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专科,是福州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目前市级医院中规模最大、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肾病专科。 下设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实验室四个功能单位。门诊有专家、普通2个诊室,病房床位30张,血透室床位23张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著名专家论疾病、名医经验荟萃、实验论著、临床论著、讲座与综述、消息、病例报告、讲座与综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月刊)创刊于2000年,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培养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系统掌握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技术。 中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等40余门课程
5月17日-19日由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组织的“2019年四川・重庆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在成都新华宾馆召开我院童学娅主任作为质控中心专家、田文傲主任作为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委员共同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大会由王琳教授主持开幕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陆志明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顾军教授、刁庆春教授、路永红教授作开幕致辞,祝贺大会顺利召开
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中西医临床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常见病的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与鉴别人类疾病病因与病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诊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正确处理临床急、难、重症的能力;预防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导、博士后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自然及上海市各类课题近20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著百余篇,获得专利8项,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诸多国家省部级奖项荣誉
2月25-26日,2022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第五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大会暨岭南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与转化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活动以“抓住机遇 守正创新 推动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相关精神,邀请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汇智岭南,围绕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成果转化等前沿与热点话题开展学术交流。 大会以省科协、省科技厅指导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岭南科学论坛”为依托,设立主论坛和影像、冠心病、肝病、风湿病、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等五大分论坛,通过广东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同步直播实现多平台全方位转播,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提供专业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机会
指南使用者: 供临床一线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领域风湿科医师以及与系统性硬化症诊疗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 Guide users: 供临床一线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领域风湿科医师以及与系统性硬化症诊疗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 指南制订的目的: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类以皮肤增厚变硬为突出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