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室乐,也许会让你联想起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又或者年代久远的古典音乐。可曾想过,其实看似互不相干的中乐和西乐,合奏起来,原来也能产生“1+1>2”的力量?

以“新派室乐”自我定位的本地组合海岛小轮,正是透过这种中西合璧的演绎方式,扩阔本地乐迷的视野,让听众自行为音乐写上定义。

钢琴、洞箫、大提琴和色士风,几种乐器感觉有点“撞撞哋”,却是海岛小轮四位成员各自涵盖的组合。常说本地音乐“词大于曲”,海岛小轮却还原音乐的基本步,让乐迷细听乐器发出的最原始声效。“我们希望透过开拓新的音乐可能性,扩阔本地乐迷的口味,甚至对音乐重新定义,例如歌曲并非一定要有歌词,有人唱的。即使音乐本身,也非要传达明确讯息不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对它有不同想法。”

海岛小轮的成员Lawrence(左)和Kayne(右),在乐队里分别演奏色士风和洞箫。

“新派室乐”在香港比较少见,不过Kayne说这个概念,其实在外地也不时见到。“在日本、冰岛等北欧国家,都有类似风格的团队,而邻近的台湾也有队叫Cicada的当代室乐组合。”

演绎经典作品之外,海岛小轮也有其原创音乐,而他们演奏的其中一个特色,是会随着表演场地的不同,加入各种“即兴演奏”,令每次演出变得独一无二。“我们的演奏非如古典音乐般工整,很多时候更会即兴地每人吹奏一句,连我们也不知道下个由谁接上。”这种讲求默契的即兴,同样体现在他们的音乐创作,透过不断摩合和尝试,擦出最美妙的音色。“我们创作的自由度很高,演奏时也可想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大部分彩排的时间,我们都会不停尝试转换乐器作主角,从来没什么框架限制。海岛小轮年初曾推出原创专辑《CROSSINGS》。

将中乐融入西方乐器,这种演绎方式在香港甚为少见,在海岛小轮演奏洞箫的Kayne,也自言选择的乐器比较小众,多少会因此感到寂寞,但却因此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听得更多。“中乐和西乐的理念和美学都不尽相同,有时也会因没太多人对中乐产生共鸣而寂寞,然而另一方面却因中乐的特色,令它变得更有价值。其实也无须在乎是否中乐,反而应该着重演奏的风格是否配合,花时间去研究如何能将音色变得更‘夹’。”

海岛小轮将会参与9月30日在青年广场举行的“漂书节”活动,透过即兴演奏的方式,与到场参与漂书活动的大众进行互动。

成团于2016年,是香港少有由中西乐器共同组成的纯音乐组合,乐器包括钢琴、洞箫、大提琴和色士风,组合“海岛小轮”的名称来由,喻意以音乐走遍香港整个城市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