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床,睡眼惺忪地买杯咖啡便赶在9点前回到办公室,待精神集中之际原来已将近中午,发觉自己的生产力低,吃过午饭后,打算尽全力完成手头工作,才发现浪费了一整个早上。

事实上,已有不少研究证明,朝九晚六的工作模式与不符合人的生理时钟,而弹性上班时间更能迎合新生代的生活模式,有助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表现。

英国卫报的报道引述牛津大学睡眠及昼夜神经科学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Paul Kelley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人在大约10岁时,自然的起床时间为早上6时30分,到了16岁,这个时间延后至早上8时,到了18岁,自然起床时间则为早上9时。他认为:“人体的自然规律是由脑部的一种光源控制,正如人的心跳一样,按生理时钟进行活动,更可提升表现、情绪及健康。”

根据Bentley University在2014年的研究发现,77%的千禧一代表明,弹性工作时间可以促使他们的生产力上升,加上科技的发达,更令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工作,更有89%的千禧一代经常在工作时间外查看工作电邮,证明他们的工作并非局限于朝9晚5的时间。

随着时代的演变,新世代成为主流,可以预期弹性及遥距工作将成为职场常见的习惯,而非以往所视为的“特权”;亦预期到了2025年,千禧新生代成为职场新力军之际,他们会完全放弃朝9晚5的工作模式。

也许无需到2025年,工时革命已正在快速进行;事实上,美国愈来愈多人放弃“朝九晚六”的工作模式,同样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自由工作者媒合机构 Upwork在2017年进行的调查推算 ,美国有达 5730 万人属自由工作者,占美国整体劳动力的36%,经济贡献达1万4千亿美元($1.4tri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