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人气作家中谷彰宏,1992年以“面试专家”这本书一炮而红,迄今已出版超过300多本著作,每年在全球销售超过400万册。中谷彰宏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谈生涯规划、职场管理和行销服务的系列专著,而他还身兼偶像剧明星,在日本家喻户晓。
进公司三年之内,将决定你的一生。
这三年,绝不是你的准备期。
这三年,能加把劲的人,就可以成就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三年,多一点努力的人,就可以成为工作的专家。
这三年,轻忽的人,就无法逆转一生了。
刚进公司的前三年,是最辛苦的三年。
这三年,是最重要的三年,一生不会再有第二次。
这三年,你会经历这辈子所应该有的经验。
这三年,没有经验过的事,就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涯中。
跟着那些狂热、严苛的人走吧!
在这黄金的三年,为你自己开启一扇成功的门吧!
20多岁年轻时候的差距是很难挽回的诸位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到了社会上大概都派不上用场吧?
大家应该要有所觉悟,出了学校一定要更用功才行。
真正的用功从现在才开始。
出了社会之后,就不需要再念书了,而做功课的情况更是绝对不会有的。
从此,你必须要以“社会人”的身份,工作到你60岁为止,而且,还要比在学校时更加倍地用功。
并且,不管你在学校是多么优秀、考试有多高分,那跟你在社会的表现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进“学校”开始用功的时候了。
现在,一下子就跟你说到60岁,好像太遥远了吧!
可是,直到60岁这段人生道路上的胜负,却是决定于你初进公司的前三年。
大家都认为进入公司以后,应该就可以稍微喘口气。最普遍的理由是:“还是新人嘛!”之类的说词。
“进公司三年决定胜负”这句话,更进一步地说就是,真正的胜负在初进公司的第一年就被决定了。
新进人员哪一位有发展、哪一位没有前途?当上司的人在三年内就可以分辨出来了。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先守后攻,所以不必太急着开始,反正最后总会赶得上。
但是,刚进公司这二年所造成的差距,可是一辈子都没办法弥补的。
人生的比赛是一种马拉松赛。
我觉得,让大家看一下马拉松赛电视转播,就会明白了。
马拉松比赛一开始时,跑者总会先后分成几个集团在跑,领先集团以领先集团的步调在跑,中间集团以中间集团的步谓在跑,后面落后的跑者则会越来越慢。
不过,因为是刚开始,所以大家都打算让自己以全体的步调跑步。
但是,跑了五公里之后,每个人会以什么步调前进,在各集团中大致上就已经决定了。
就在你不注意当中,同一集团中,你和别人的差距慢慢扩大。
出社会之后的战争,是和自己的战争。
此后,你会被派去做各种工作。有你喜欢的事,而不喜欢的事也有一大堆。
在这些工作中,若问你是为何而做,那我可以告诉你:“是为了磨练自己、为了让自己能更向上发展。但磨练自己并不是为了工作,这里千万不能搞错。
这就和“念书并不是为了考大学”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磨练自己,并不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位能工作的人,我们是为了磨练自己才工作的。
不管喜欢的事或无聊的事,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磨练自己,所以工作是不应该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差别。
工作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自己达到更高境界,而借着工作磨练自己。
一开始就满足于现状,心想:“以后再加油、努力就够了”的人,其与他入之间的差距,是一辈子都没办法弥补的。
社会新鲜人进社会之后,一定会碰到所谓的“文化冲击”。
那种生活上的大转变,是他有生以来从未面临过的,而且以后退休离开社会之后,也应该不会再遇见了。
从学生摇身一变成为社会人的转变,是再大不过了。
新鲜人会发现:当一个社会人和自己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眼前所碰到的,尽是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事。
他们一定会认为,工作比想像中更无聊。本来上班族应该是比学生更能发挥实力,怎么越来越像是被骗了一样?
到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人不想****了,算一算还是再换一家公司看看。于是就辞掉工作,再次成为“毕业生”。
可是,有兴趣的工作又哪里能马上找得到呢?
有意思的工作不好找是没错,可是公司中所谓“有意思的工作”,却依然还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现在,我们再回头想一想:公司为什么要采用你呢?还不是为了人手不足、缺人嘛!
对公司而言,一位刚进公司、什么都不会的新人,哪有可能轮得到有意思的工作?
因为公司中那些经验老到的老鸟,早就虎视耽耽了,明的暗的抢个天翻地覆,摆都摆不平了,哪里有新人插手的余地?
既然好工作轮不到你这个连路部走不好的新人,那你最好还是先把工作都想成是无聊的比较好。
新人们首先要学会一件事,那就是:不论你到那家公司去,工作都是无聊的。
不过,假如阁下到了30岁还在说:“工作真是件无聊的事”这种话,那我就要问你:“在30岁以前,你究竟都在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