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预计今年全年平均气温偏高,增设“极端酷热”级别,至于会否影响当局正制定与暑热指数挂勾的工作指引,政府称会再研究。

天气开始热,以往有工人烈日下工作时猝死,劳工处正优化《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跟天文台的暑热指数挂勾,详细列明当指数达到30或以上,不同劳动力程度的工种,在户外及室内,无冷气情况下的休息时间,当局预计最快四月推出。

不过天文台最新预计,今年平均气温会越来越热,将在酷热天气警告中,增设“极端酷热”级别,当预测摄氏35度或以上便会发出,会否影响劳工处的指引?政府称会再研究。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在制定预防中暑指引时,劳工处和天文台一向很紧密地合作。所以未来日子我们继续沟通,看如何可更好用好如天文台有更多资讯,做好整个指引的工作。”

有劳工界议员估计,若实行新指引,需要停工的情况可能会增加,建议透过特别安排。

劳联劳工界议员周小松指出:“我觉得可以有时工作时间可以调节,在极端酷热天气可以早些开工,平时开九时,能否和员工商量这几天开八时,中间时间多些休息,避开中午最热时间。”

建造业商会认为,若以暑热指数决定工人休息时间,会造成混乱,建议只参考温度。

建造业商会执行总监梁敬国称:“工友未必喜欢做,因为突然又休息15分钟,然后又量度一下,气温和湿度好似低一点,又要上班,例如内地已经实行,气温去到某个度数,我们就全面停工,不要说根据湿度、根据气温,不同工种,在不同地方。”

工会认为雇主应尽早和雇员,就在酷热天气下工作的安排达成共识,也在工作环境中,增加更多通风及遮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