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应该是很多吃货的心头好,的确,咖喱的辛辣与香味宜荤宜素,甚至跟海鲜也很配,于是咖喱鸡、咖喱牛、咖喱羊、咖喱蟹、咖喱鱼和咖喱薯菜等,一年四季都有人热捧。提到咖喱,大家总忍不住地要在前面加上“印度”二字,那咖喱是不是真的源于印度呢,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追溯到 15 世纪的印度,也就是蒙兀儿帝国的初期,全印度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叫咖喱,咖喱是在蒙兀儿帝国的晚期,也就是 17 世纪后期才出现的。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香料王国,但印度人使用香料,采取的是灵活运用的方式,也就是家中常备各式香料,烹调者在煮食时按需要而现场调配,而这种没有固定配方的复合香料粉泛称 masala。
后来蒙兀儿帝国衰落,欧洲的海权帝国开始崛起,新兴的欧洲列强包括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在觊觎印度这块大饼。以葡萄牙为例,葡萄牙在果阿(Goa)、孟买等地都有殖民地,葡萄牙人很快的就发现了印度香料的好处,并带回葡萄牙加以推广。如果你有吃过澳门的葡国菜,你就会发现葡国名菜“葡国鸡”,使用的香料大部分都来自印度,而且是咖喱的组成香料,这就是葡萄牙人在印度所得到的启发。
后来英国在印度的版图逐渐扩大,英属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的统治权,成为人类史上拥有过最大面积土地行政权的商业公司。
英属东印度公司当然不会放过将印度土产运回英国本土高价出售的赚钱好机会,丝绸、茶叶、香料等,都是英国本土没有的,它们一出现,立刻为英国文化带来色、香、味,连不太愿意尝试新口味的英国人,竟然也肯接受这些香料料理。
但林林总总的印度香料对英国人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也搞不清楚配搭和用法,商人们于是将香料粉先混合好,加点辣味让它更有外国风情,并将之命名为咖喱粉,而用咖喱粉做成的食物就是咖喱(curry),这个字应该是源自于印度语中的 kari,就是炖菜的酱汁的意思。
随着英国商人的经商脚步,咖喱粉也跟着传播到世界各地。最迟在 20 世纪初,咖喱粉的足迹已经遍布五大洲,而大家也把这种用咖喱粉烹调出来的料理称为印度料理,但其实对印度人来说,“咖喱粉”这个名词可谓莫名其妙,如果你去印度观光,除非你在游客区,否则在普通的香料店想买咖喱粉,是买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