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潮在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报告中介绍了中北大学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多类型课程体系+全过程双创实践教学内容+多模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全过程管理+大跨度教学周期”,具有“中北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张红伟带来题为“智慧教学环境支撑的常态化融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分享。她结合四川大学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分享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融合式教学并进一步展望未来智慧教学环境的功能提升与技术发展。
全面落实教育思想大讨论所达成的新理念和新共识,以培养领军人才为目标,按照学校深化“人才年”工作主题和“改革、质量、效率”关键词,全面推进《东南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重点在跨学院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吸引优质生源,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个性化专业培养知识体系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王泉在题为“AI赋能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知识和能力价值,未来的教育将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启智能教育的新阶段。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创新评价工具,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
秦波涛作题为“高校教学平台一体化建设新模式”报告时指出,超星集团在原有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推出“教学一体化平台”,以教学为基础实现教(教学)、考(考试)、管(管理)、评(评价)、资(资源)一体化,通过积木式微应用实现一体化管理与应用。
聂清在“基于上海大学2020年的教学总结和改革思考”报告中指出,疫情下的教学组织主要存在于教师线上建课、学生线上学习、技术支持、网络资源、教学秩序稳定、线上考核方式6大方面。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产生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教学模式无论如何变革,教学的价值追求永远是培养人才。
曾庆田以“大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为题,介绍了山东科技大学通过课程教学平台、教育生态联盟、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多类型智慧教室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为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和智慧化的个性化教学而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