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社会中,香港是推行普通话教学是比较晚的。把香港的普通话教学跟中国内地、台湾、星加坡等地比较,很明显我们应该把香港的普通话教学视为语言教学,后三者是语文教学。 在香港小学推行普通话教学,当然可以参考以上地区的经验,但不可以直接挪用、或者移植,因为我们在多方面的条件跟以上三地均截然不同,所以在香港推行普通话教学,要有很清晰的语言学习理论,才不会走了冤枉路。 在香港教普通话,,不算母语教学,因为香港的主要语言是粤语,社会上、广播、电视……等都是使用广州话;但也不算是外语教学,因为无论在政治、民族、文化而论我们都是同种同文,所以我们的普通话教学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必须小心处理。在香港的普通话教学队伍里,面对最大压力的是老师,他们走在前线,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支援,他们的工作将会是劳而无功的。 香港自九七年公布普通话新课程纲要后,本科成为小学及初中的核心科目,出版本科的教科书是一们大生意,于是多家出版社投资编纂教科书,其中十套能通过香港教育署的审查。但这些批准使用的教科书在质量上并不是全都理想。原因在编写时: 1. 忽略了普通话这门课在香港是语言教学而不是语文教学 2. 没有注意学习者的特质和需要 3. 课文的基本架构未能配合课堂学习的合理步骤。 笔者是一位小学普通话教学的师训人员,工作上常要接触本科的教师及职前受训学员。他们常说教学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好。但百思不得其解,有时感到很沮丧。 本科教学分成听说读写四大范畴,说、读、写这几个范畴,教科书写得不好,老师要自行增补、还比较容易,“听”这范畴如老师要另拟聆听内容、制作录音,老师有心无力是可以理解的,本文将会集中讨论香港普通话教科书的聆听教学的不足之处。 文献综述: 香港的普通话教学按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之《课程纲要》施行,无论在教材编订、教学施行、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均需遵从。《课程纲要》对聆听范畴的学习目标订为:“培养聆听能力,以理解话语的内容;培养聆听的兴趣及良好的聆听范畴的态度。”在聆听教材方面,建议除使用课本教材外,还可以加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材料,及模拟的语言材料。 取材: 虽然通过教署审查、并批准使用的小学普通话教科书有十套那么多,但市场占有率八成以上被其中三套拢断,又其中有一套更是一枝独秀。故此次取样只取该最畅销之教科书,因为它的影响对香港小学普通话教学影响至大。 研究方法: 把教科书中有关聆听教学的部分抽出,先检查该聆听教材是否一个聆听理解的练习,如果是,再检查它的聆听资料、录音素质、练习设计,是否合乎学习者的需要、能力。 预期研究成果: 1. 教科书不是所有聆听教材均能符合聆听理解的教学目的。 2. 能算是聆听理解的教材,在聆听内容及练习设计方面,还有待改进。 3. 编制教材、审批教材均未有专业知识的支援,导致教拜书素质欠佳。 Copyright © 2003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