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律神经失调,就要联想到“消耗与恢复原则”。

留言越清楚,就越能讨论症状的变化,消耗与恢复的关系。

“2年前出现自律神经失调,那时候我很害怕呕吐的感觉,但那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也时不时有喉咙异物感(当然现在都知道了),所以常常会有紧张到想吐的感觉,但因为怕所以就一直忍,越忍越不舒服,最后还是吐了(都是干呕从来没有东西出来过),觉得所有精力都花在忍着不吐的这件事上了。但现在慢慢懂得共存,知道吐这件事不会怎样,就不再害怕了。虽然现在有时候还是会想吐,但也知道不会有东西,所以都会直接去干呕一波就没事了,不过也很清楚知道当有这个感觉出现就是太累了或是焦虑了,就会让自己停一下好好缓和,过后就好很多了。觉得吐的不是东西,而是一种感觉,紧张焦虑疲惫的感觉,是身体不得不对自己发出的最后通牒,再不注意就会有更多症状出现了”

“那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也时不时有喉咙异物感”:

这是大家的普遍经验,一开始身体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

也不知道为什么,

以前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是“自律神经失调”,

所以,靠以前的经验,是没有办法好的。

“当然现在都知道了”:经过学习,了解了自律神经失调是什么。

“但因为怕所以就一直忍,越忍越不舒服”:

越忍就越不舒服。

继续忍耐症状,是消耗;持续不舒服,也是消耗;

失调症状本身就是消耗了。

“觉得所有精力都花在忍着不吐的这件事上了”:

注意力都放在症状上,把精力都花在症状上,也就是持续的消耗。

“知道吐这件事不会怎样,就不再害怕了”:

了解症状,就不会对抗症状,但是这样只是减少消耗,

关键是,生活里的恢复,有多少?留言中没有提到。

“也很清楚知道当有这个感觉出现就是太累了或是焦虑了”:

“就会让自己停一下好好缓和,过后就好很多了”:

参考这本书:《幸福就在转念后》,

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过后就好很多了。

但是,这样只是做到,减少症状的影响,

关键还是,继续作到恢复>消耗。

“紧张焦虑疲惫的感觉,是身体不得不对自己发出的最后通牒,再不注意就会有更多症状出现了”:

是身体发出的最后通牒,再不注意,身体就更不行了,就会有更多症状出现了。

让我们借着留言,看到失调症状的属性。

例如在第一句话“2年前出现自律神经失调”,

2年前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变动?导致了消耗变多,

同时,那段时间又是怎么回事,导致了恢复不够?

有发现是哪些消耗变多?哪些恢复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