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透过被追踪指数的方式让投资人获取与追踪指数相同的报酬率,拥有低波动、高品质与高配息三大特色,颇受投资人欢迎,但市场 ETF 多达数百档,该怎么挑选呢?专家建议,挑选 ETF 可从三大原则挑选:规模与交易量、持股性质、成立时间长的,较有机会免于被清算赚取投资收益。

目前 ETF 档数多达 200 多档,但并非每档都具备一定程度规模,今年以来,已有 4 档 ETF 因资金规模低于法定标准 1 亿元宣布下市,换言之,如果你买的 ETF 规模小、交易量偏低,很可能面临投资标的被清算下市,或是想卖却卖不掉的窘境。

那该如何检视 ETF 规模大小呢?通常规模大的 ETF 交易量也不会太低,以目视市况来看,有 50% 的交易量几乎集中在排名规模前 10 大的 ETF,因此交易量大的 ETF 通常是相对热门的标的,其资金规模也不至于太低而面临清算下市命运。

随着 ETF 种类越来越多,投资涵盖标的也越来越多,包括追踪指数或产业标的的都有,例如台湾 50ETF 就是追踪台股市值前 50 大个股,会定期调整成分股名单;而元大 MSCI 金融主要以金融股为主,持有成分股几乎都是金融股,包括国泰金 (2882-TW)、富邦金 (2881-TW) 金控双雄都是成分股。

但要注意的是,部分 ETF 可能因交易习惯、个股或产业特质进而影响交易量、甚至规模。举例来说,被投资人视为“类定存”的金融股,其 ETF 不见得受青睐,富邦金融 ETF 因配息率远不及直接投资单一金融股,投资人宁可直接买金融个股,导致 ETF 规模萎缩,12 月 23 日即将清算下市。

另外,追踪香港恒生指数的复华港股 ETF,也因为投资人可透过复委托直接投资港股市场,导致港股 ETF 乏人问津规模萎缩,不得不在年底黯然退场下市。

与投资共同基金一样,挑选 ETF 进场前除了要看交易量、规模外,也要评估过去绩效与报酬率,而一档成立时间较长的 ETF 也较有大量的客观数据供投资人参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