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野鸟学会常务理事沈锦丰18年前加入鸟会,与叔叔、基隆野鸟学会创会理事长沈振中一起推动生态教育,63岁的他原是计程车司机,这些年来几乎全为环境教育奋战,不仅带领鸟会走向新天地,更获颁国家环境教育奖个人组特优殊荣。
沈锦丰前年才告别运将人生,他说,早年孩子还小托长辈照顾,考量每天要接送,不适合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觉得开计程车最适合,没想到一下子33年就过去了。
沈振中与沈锦丰叔侄二人,致力推动鸟会发展,宣扬生态保育观念。沈振中有“老鹰先生”封号,守护基隆老鹰长达20年,曾与生态导演梁皆得拍摄“老鹰想飞”纪录片,感动许多人。
沈锦丰2001年担任鸟会理事长,积极推动让鸟会成为基隆市生态保育及环境教育资源中心的愿景,从此跨出“鸟”的领域,扩大关心蝴蝶、蜻蜓等生态,并有计划的在社区、学校推广理念。
沈锦丰与同好有系统的搜集、整理基隆生态资料,基隆屿今年夏天重新开放民众登岛参观,动植物介绍便是借重鸟会早先登岛调查的资料。鸟会成员相互分享生态摄影的档案,也成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数据库重要资料来源。
年过半百后,沈锦丰的人生更加精彩。小时候他想当老师,但因考不上大学死了那条心。这几年他到社区、学校开课,推广环境教育,为了上课不要漏气,四处调查生态,上网查询资料编写教案,成为外界眼中博学多闻的“沈老师”,绕了一大圈实现早已遗忘的志愿。
过去10多年间,沈锦丰与鸟会成员合力推动抢救金龙湖、守护深澳象鼻岩、宝贝内寮湿地及永续基隆屿、海豹岩计划。2016年获颁国家环境教育奖个人组特优殊荣,基隆鸟会去年也获得国家环境教育奖团体组特优。
沈锦丰说,橘世代感叹身体、容貌不再年轻,是在给自己找麻烦,面对未来仍应充满希望,只是实践梦想要量力而为。
沈锦丰形容自己一路走来是个快乐的老学生,曾单车环岛3次,骑上武岭1次;未来的日子,他希望自己能持续单车环岛直到骑不动为止,并拍摄及剪辑完成游隼纪录片,他建议同属橘世代的人 ,“随心所欲、善待自己、追求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