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就已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236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
相关链接
- 沈建新,男,陶瓷艺术家,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
- 九景衢铁路将于12月28日正式运行
- 11月8日,作为202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
- 国际在线报道印度获奖听众默罕默德 阿斯拉姆、翻译毕玮:5月2
- 此款景德镇陶瓷茶具由一壶、一公道杯、六小杯组成
- 记者 刘定远 摄 记者 熊希伦屋外春寒料峭,屋内暖意融融
- 此款景德镇陶瓷茶具由一壶、一公道杯、六小杯组成
- 陈秀雅,女,1941年3月生,浙江杭州人
- 范敏祺祖籍临川,1964年出生于景德镇
- 此款景德镇陶瓷大盘为纯手工绘制
- 邹宝林 男,艺名"黄子"
- 景德镇有名的瓷器繁多,燕子之前也给大家简略的介绍过一些
- 此款景德镇陶瓷茶具由一壶、一公道杯、六小杯组成
-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
- 此款景德镇豆青釉浮雕福筒双耳瓶,双耳由两条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