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像,是心理创伤者的桃花源。英国画家法兰西培根 (Francis Bacon)说过“艺术创造的目的在引发创伤与悲哀背后的痛感欢悦。”创作提供心理创伤者一个客观的反思空间,当创作进行的时候,主客体被并置在一个自生矛盾的空间里,其历程好似提问、推理和释疑;创作者的内在情绪因而获得处理与统整。

本次讲座将用案例说明“开发创造力对心理疾病所表达的正向认同”。荣格(C.G.Jung)曾说“医师最主要的能力并不是给予处方,而是能够开发个体本身已经潜藏的可能性”,并能够引导个体进入一种非目的性、非整合性的“游戏”心态,自然地将整个人格投注于其中,展现出其本来具有的创造性,让个体一窥完整的自我样貌。

郑月妹教授的专长为跨国策展、创造力开发、艺术疗愈。作品曾受邀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巴黎、里昂、京都、北京及台北等地举办过20余次个展, 2012年获选入美国中西部100名画家《100 Artists of the Midwest 》书中。

2012年回国后,致力于透过美感跨冷域整合教学,推动生命教育,2018年更跨界整合数位科技,与工研院电光系统所产学合作,为个体情绪管理以及心灵疗愈提供了许多延伸发明。

学历: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艺术创作MFA、艺术理论、艺术教育三硕士。

现任:逢甲大学建筑学院专任教授、美国莱特建筑学院访问教授。

曾任:曾任美国芬兰大学艺术学院终身教授、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时间:2019年8月24日(六)下午2:00~5:00

地点:本会(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295号4楼)

费用:本活动为免费公益讲座,欢迎您随喜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