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神话/迷思从人类文明中生成时就关系密切,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假设每件艺术都在创造一种小神话体系,若是如此,在科技艺术的那种神话中,我们所经历的是美与诗意之神话?还是高科技与高思维,或者,科普与应用科技之神话?本系列演讲之神话/迷思探索,将从科技艺术中含有的科普性开始,到科技艺术蕴含的顶尖人才与通识养成,最后到科技与艺术之亘古启示。
<媒体考古与科技神话>
讲者:潘正育(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所助理教授)
知古可以通今,我们看到许多学者都倾向把人类历史大分为三个阶段,并将最近的发展与最远的过去遥相比对,例如W. Benjamin、M McLuhan和J. Baudrillard。M. Eliade也开启了类似的思考,只是仍有待完善。我们试着将Eliade在谈论神话时所采用的“神圣时空”概念,与赛伯时空做一个比对。如果说当代数位虚拟时空正在透出某种神话性的质地,那么艺术将如何回应?
巴黎索邦第一大学造形艺术暨艺术学博士,视觉艺术创作者,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助理教授。专长领域:界面与观看、数位连线时代的艺术、技术与文化现象、赛伯时空 vs.神话时空、舆图/地理资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