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花絮]古迹私塾─香港本土客家话基础班(2015 年4月 – 6月)
开埠以前,香港已住着好几万务农为生的人口,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群体:本地和客家。本地人主要居于元朗、上水的平原上,操一种他们自称为“本地话”,又称为“围头话”、属于粤语系统的方言;另一族群则住在新界东南部山边或丘陵上,操一种跟梅县方言相通、被称为“客家话”的方言。时至今日,
由于种种原因,香港懂客家话的人口,已由1950年代的接近一成,急剧下降至今天的1%左右,而且年龄层也限于中老年人,可谓后继无人,濒临消亡。2014年6月,特区政府公布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客家话属于“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项目,编号为1.1,清单可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网站下载。
首期基础班已经圆满结束,颇获学员好评。今次继续以生活化会话形式,介绍及教导日常之香港新界口音客家话。课程会以音标配合汉字,讲述常用词汇及句型,并简介如何将广州话发音,对应为客家话的发音。
活动花絮:
兼职研究助理招聘(2022年12月起)
兼职项目经理招聘(2022年10月起,为期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