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跨境学童的现象已出现,但自 2007 年开始,其数量显著增加。例如 2015/16 学年约有二万八千多位跨境学童,当中一半是小学生。跨境学童是指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但在深圳居住,而每天需要通过海关往香港上学的学生群体。这群学童是香港未来的生力军,但他们这种往返过关的上学经验,会否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对香港产生归属感,实在值得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较少探讨跨境学童的就学经验和香港归属感。本研究于 2012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间,向北区六所有较高跨境学童比率的小学发出问卷,成功向 428 名跨境学童进行调查,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香港参加课外活动、同本地同学和其他跨境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被访学童对香港归属感有积极影响。相反,返学时间越长、英文水准较低、年龄越大才跨境的被访学童对香港归属感呈现负相关。另外,学童的性别、家庭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及父母是否为香港人与学童的香港归属感却无显著相关性。依据研究结果,本研究将提出增加跨境儿童正面就学经验的建议。陈洁华和杨姝焱 (2017年11月):跨境学童就学经验对香港归属感影响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世界教育研究学会会议暨香港教育研究学会国际研讨会2017(WERA-HKERA 2017):当代世界的创新、改革与教育变革”,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