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在一个想像理想能实现的社会中,从小到大被赋予一种自我说服的理想实践上,但是人的生活往往是固定呆板的,许多理想与美丽崇景成为一生追求的梦靥,电影世界给予人们某些程度理想、梦想的提示与体验机会,电影于是成为教育家、预言家或魔术师,希望观众能在其间寻找到一种自我实践的动力,在近乎催眠的愉悦中,满足一种社会逃避与追寻梦想的双重目的上。
日片【49岁的电车梦】述说一位居高位的公司主管因为母亲生病住院,同时一位被他裁员的厂长突然车祸去世,而感叹生命的无常,回到家乡见到儿时梦想的电车工作,体悟生活需要去争取真正的兴趣,于是放弃高薪而转任电车司机,在电车工作中表现其关心乘客的执著,冒着被处罚的危险,也愿代同事负担错误的过失,一切的善都得到圆满的结果,一切的追求与专注得到应有的尊重,常听到说,生命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专心与服务的诚心会使生命获得圆满,一切虚荣与名声都是生命中短暂的装饰,看清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是来自远始差别人们的内在追求,无始以来的负担促使人的生命朝向未知的未来,想过着良心与不后悔的工作会是一种宿命理想,真正有多少人能想清楚这一生要怎么的生活与工作,大多数的人就只是像许多电影中的主角一样,解决一件又一件的问题,希望结局能得到圆满答案,编剧就像是无明,控制着看不到的戏剧条件,引导主角走到一切合理的结局,这过程不就是轮回的一部分,人永远在寻求内心深处的追寻上。
到底什么才是生命中应该追寻的?一切的价值来自于专注,专注生命过程的每一瞬间,努力完成这一生的使命,不论生命时间的长短都是有意义的,促使一切的善得到成就,一切的恶得到解脱与回应,一切的价值不在世间的定论,而是经过的一切是否得到近一步的透彻,智慧来至于本始的领悟,欲望与理想是需要智慧解,电影像是镜子,照到每个观众的内心,故事与主角就是观众自己。主角追求到电车司机的工作又能到什么结局?需要观众去想想。(程予诚201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