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国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脏相关疾病的总死亡人数竟超过癌症,堪称是国人的头号杀手!平均每25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疾病,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脏衰竭”。
心衰竭5年致死率,竟较癌症高!
心脏衰竭常引发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根据“心脏衰竭登录计划”统计资料显示,全台每年约有逾7万名患者因心脏衰竭住院,其中更高达32.3%的患者出院后于半年内会再次住院。
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暨心脏基金会执行长黄瑞仁医师指出,心脏就像是颗马达,推动血液到全身再回流心脏,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因此,当马达的马力不足以顺利推动血液时,即是“心脏衰竭”。
因为心脏是人体中枢,一旦衰竭无力自然会拖累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严重并发症。黄瑞仁强调,当被诊断出心脏衰竭,5年内死亡率逼近50%,比许多癌症更易致命,严重性不容忽视。
然而,却有高达九成的患者无法早期警觉到心脏衰竭的各种相关症状,直到发作后紧急送医住院后,才被确诊为心脏衰竭,错失黄金治疗时间。
中华民国心脏学会心脏衰竭委员会主委王俊杰指出,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脏瓣膜病变、心脏肌肉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或有三高问题、心脏疾病家族史、长期贫血、甲状腺疾病等,都是心脏衰竭的高危险族群。
王俊杰说明,心脏衰竭症状为疲累倦怠、喘不过气、双脚水肿、久咳不愈,甚至平躺时感到喘不过气等情形。多数老年人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误以为是老化造成,而不积极就医,以致于病况恶化才送医,延误黄金治疗时间。
诊断心脏衰竭检查很多,如心电图、胸部X光、血液检查、生化检验等,其中,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为心脏超音波。借由测量左心室送出血液的比例(LVEF)将诊断分为三类,收缩分率越低(L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