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很少教给我们什么真正深刻的知识,其实真正的学习通常都是突然发生的,而这些“突然”通常都发生在特殊的时刻。

当我们在购物中心迷路的时候,我们自然就学会了靠自己找路;当我们不得不上台说话的时候,我们自然就学会了如何公开演讲。

在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的畅销书“快思慢想”中,我们了解到我们其实有两个大脑:一个原始的,本能的,直觉式的大脑,和一个细致的,成熟的,理智的大脑。当我们赞扬某个人“有头脑”、“有想法”,或是“聪明”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赞叹他对“理性脑”的善用。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吃亏上当,也不会随便跟人大打出手,他们会选择长期有效的道路,而不会抄捷径。

然而,“理性脑”要发挥作用,你还得同时练习如何让“直觉脑”适时退让。当我们让自己置身于实际情境之中,其实就是让理性脑练习掌握全局。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希望在急诊室帮你看病的医师至少要有好几年的经验;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辩论的技巧会越磨越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三个小孩子的妈总是比一个小孩的母亲看起来要镇定多了。

练习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练习让我们能处变不惊,从而做出聪明的决定。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要是产生“常常选择理智途径的公民”,而要达到这样的成果,我们需要创造更多让学生们得以练习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