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论语》著名的一句话,把人生分成三个阶段、三种状态,少年、壮年及老年之血气未定、血气方刚与血气既衰。

一个人过了30岁后,身体的机能就逐渐走下坡,大概血气既衰的时间,在人一生当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太少。

“戒之在得”固然是因为生理的老化、身体的退化,而不再向外贪求争夺,但是“戒之在得”实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绝大多数人都以得为得,但是真正的人生涵养是以得为失、以失为得,毕竟人生太多的有所得,尔后随之而来的却是灾祸的发生。

人世间无常幻化,福祸难料,得于此就有可能失于彼,得失总在一互换平衡的“守恒”状态。

“戒之在得”,是让自己不会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此不只是得意忘形,而且也得“易”忘形,告诉我们在顺境的时候,人最容易失去警觉心;所以“戒之在得”也是一种自我提醒,不要只看到顺势的表象,因为任何可能的祸端,有可能隐约潜藏着。

当然“戒之在得”的最高境界是无所求、无所得。当一个人无求的时候,没有所谓得失可言,不再患得患失,这时候不只是放下,而是对人世间的一切都了然于胸,不会认为得到就一定是好的,只是听任一切自然无为、不忮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