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婴儿对于红色的喜好是否会受到情境的影响?
每个人对于颜色多少都有一些偏好,有些人可能喜欢黑色,有些人可能喜欢白色。过去不少研究者认真的研究人是否对于那些颜色有较高的偏好,最近期的一个研究结果显示红色和蓝色是人们较喜欢的颜色,然而土色是人们比较不喜欢的。有研究者也在小朋友身上看到同样的颜色偏好,因此推测人们对于颜色的偏好可能是演化的产物。
根据这样的逻辑,有研究者进一步想要了解人们对于颜色的偏好是否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在其他灵长类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在和善的情境下对于红色有较高的偏好,但在警觉的情境下则对于红色有嫌恶感。Maier等人的研究就发现一岁的婴儿也有类似的现象,他们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才会对于红色有偏好。然而他们的研究方式受到了一个研究团队的质疑,他们认为Maier等人的研究中只观察婴儿对于红色(偏好色)、绿色(非偏好色)及灰色的偏好,这样的设计无法排除一个可能的混淆变项,就是婴儿在警觉的情境究竟是对于颜色的辨识能力变差,因此对颜色有不同的偏好,还是真的在警觉的情境下对于红色的偏好降低了。
因此Franklin等人做了一个研究来检验这个假设,在研究中他们比较婴儿对于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偏好在不同情境下是否有差异,前两者都是研究证实为婴儿喜欢的颜色。在他们的实验中,他们先让婴儿看一张快乐或是生气的脸两秒钟,之后他们会同时看到两个色块,在小朋友直视其中一个色块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尝试。他们的结果显示不论在看完快乐或生气脸之后,婴儿对于红色和蓝色都有较高的偏好,但是他们在看完生气脸之后对于三个颜色的偏好之差异比较小,显示在看完生气脸后,他们对于颜色的辨识确实比较差,因而对于颜色的偏好较不容易展现。 然而这个研究有两个可能的问题:
婴儿是否能够在两秒内就了解一张情绪脸所表达的情绪,进而对他们的行为造成影响。
他们所使用的依变项可能不是最好的,因为先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比较喜欢的,过去婴儿的研究中常用total viewing time(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的眼睛在一个刺激上总共停留了多少时间)当作依变项,这或许是比较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