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块大面包开始出现一点点白色、蓝色的霉点,不少人为了惜食,会选择把发霉部分切下来。但吃进看似“干净未坏”的部分又是否安全健康?原来一旦食物发霉后,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一一黄曲毒素,影响肝脏健康,甚至导致肝癌。
原来当食物变坏及发霉后,会产生不同的霉菌,当中包括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它们会产生一种毒性剧烈的化合物,称为“黄曲毒素”,进入人体后,由于肝脏首先负责代谢,因此最容易出现病变,最严重是导致肝癌。
至于不少人会切下“霉菌”,进食看似正常的部分,但根据香港中文大学肝脏护理中心资料,,我们无法从肉眼得知霉菌的根部组织扎得有多深,它们不知不觉间仍会产生毒素。而坊间另一个方法一一煮熟食物以分解毒素,一样并不可取,因为要分解黄曲毒素,加热温度须达摄氏280度,远超加热食物所达的温度。
因此,最好方法还是妥善保存食物,保持干燥或冷藏及丢弃发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