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炙热的太阳把北势溪烧成一片亮白,顺着溪边的弯曲山路,来到矮山旁林木葱郁的三层楼贴砖老宅。这里为“采集人共作室”、“坪林故事采集”的工作室,室内外随处可见在地搜集来的染料植物大菁、用于薰蚊的面包树雄花、枯枝叶和荒物构成的灯饰、学生们充满童趣的作品等,由此拼凑出主理人陈科廷的生活样貌。

你可曾仔细端详过生活周遭,那些以各自的姿态努力生长著,却被众人称之为“杂草”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有名有姓,更各自拥有大学问。这天,在炎热的夏日午后,跟着杂草稍慢团队来到位于台北市中心的“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映照着一旁高楼林立的都市“风景”,在城市中少数仅存的的绿地中开启一场杂草采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