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以下简称本馆)自民国75年开馆以来,积极从事搜藏研究工作,迄今搜藏超过一百万件标本。在这个过程中,本馆累积无数野外采集、保存、比对、分析、分类及典藏,乃至于后续将标本转化为科学教育推广素材的宝贵经验。因此,本馆希望能将这样的经验推广到高中学校,借由完整参与自野外实地采集至标本后续处理的方式,让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能够普及到更多学校与学生。

  基于传递本馆搜藏研究的学术精华,推展系统性、体验式的科学教育活动,本计划拟以“探寻台湾哺乳动物化石”为题,针对全国高中为目标,召集喜爱探索自然科学及热爱古生物知识的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希望借由野外采集活动与成果研习,培养学生与老师对化石标本采集、研究及教育推广的能力,作为相关科学知识探索及搜藏经验普及的起点。

  招募全国自然科领域相关教师以及全国各高中(职)学生为对象,透过教育行政系统转知各高中(职)学校,鼓励喜爱探索自然与古生物知识的老师与学生自由报名参加。

  本计划过去之活动分为种子教师推广、科学研习、野外采集及教育推广四阶段办理,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之目的在于生物学及古生物学相关科学知识之传递与推广,分别以培养种子教师及学生之方式评选具潜力及热忱的学习对象,于第三阶段实地至新化丘陵菜寮溪流域,进行野外采集活动、熟悉化石采集的过程,并于第四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化石标本初步搜藏及研究工作。

  本年度之计划拟改变活动之目标及办理方式,因过去三年于全国自然科领域相关教师及全国各高中(职)学生间之科学教育推广已达一定之成效,因此,本年度活动将聚焦于新化丘陵菜寮溪流域之实地野外参与,办理四个梯次的野外采集活动,让更多有兴趣及热忱之教师及学生于实地挖掘、淘洗、采集及辨认化石的过程中学习古生物发掘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引发学员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及探索的欲望,并以采集成果作为高中地球科学教室之教学材料,活化教育资源。

  此种方式之核心价值在于利用深具自然文化资产意义的菜寮地区,透过对于台湾在地化石群落的实地采集,使教师及学生亲身接触台湾珍贵的化石资产,在专家的指导与带领下学习正确而严谨的化石采集方法与态度,经由课程介绍与实地采集的过程更加认识新化丘陵菜寮地区这块台湾珍贵的化石保存地,以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意义。

  活动分野外采集及教育推广二阶段办理。分述如下:

  1. 野外采集:开放全国教师及全国高中(职)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共办理4场各40人参加、两天一夜的野外采集活动,活动地点在台南市左镇区菜寮化石馆与光荣国小,并实地至新化丘陵菜寮溪流域进行化石标本采集。于采集活动开始前先讲授菜寮地区之地质历史及菜寮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色,借由活动的进行,让学员亲自接触菜寮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并学习化石标本采集的方法、技巧与精神。

  2. 教育推广与成果研习:指导学员进行初步搜藏研究工作,由学员带着第一阶段采集到的标本到本馆进行标本清理、特征辨认、描述、资料比对以及初步的研究工作,并练习使用立体显微镜挑拣与观察小型化石,模拟完成一次完整的博物馆入库典藏程序,学习如何进行化石标本的搜藏与维护,开启学生认识古生物科学相关研究,并增加未来学生对于博物馆与古生物科学研究的眼界。并以简易的材料实作模拟琥珀化石形成之过程,以趣味的方式帮助学员达到深入浅出的理解,提供高中教师作为教育推广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