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课程内容有很多不同难度的quiz,比如form3的centres of triangle 就有12份quiz。有一位协恩中学女学生升form3时跟我说:“我目标是做完你们的所有quiz。”我说:“你冇必要咁做。” 那是一位非常勤力,form2就开始主动问我索取加量的功课,一周可以完成别人两周分量练习的学生。可能在很多学生眼中,数学就是“做题、对答案、改正、做题、对答案、改正”的过程。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积极将自己沈浸在题海中的学生。

由于学生练习量多,成绩自然不差,每次小测测验都85分以上。可是到了非常重要的form3,下学期期末考,她遇到瓶颈了。

做过的题目重复犯错;未做过的则毫无头绪。她很不安,想像以往一样向我索取大量的功课以填补自己的心灵的不安,但我拒绝了。我刻意减少了她的功课量,说:“你需要冷静”,我要求她将过往几个月所有做错的题自己检查一次,让她在那堆小山一样的quiz中选择一些来复习。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题目,一边回忆思路,一边回忆相关的数学知识的definition和theorem。

数学不是死做烂做才有进步,而是有方法有节奏地做。当你发现自己的节奏乱了,要及时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节奏,才能稳定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