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道路是采车辆靠左行驶、行人靠右走的“对面交通”制度。对面交通的意思就是行人和车辆是对着面行进的交通。
为什么日本的车辆要靠左行驶呢?
这是因为日本的道路交通法规定车辆要靠左行驶。
为什么日本的道路交通法规定要靠左行驶呢?
日本车辆靠左走的由来几乎不太可能考证,不过从立法动机的观点来看,制定法律时要考量社会习惯。日本法律规定车辆要靠左走,是因为这样子对社会的影响较少,不会出大问题。也就是说,以前日本的用路人可能已经习惯靠左走。
古时候,日本的武士都会随身携带配刀。日本武士的配刀都是插在左侧腰间。也就是说,武士的左侧会多出一条“尾巴”(刀鞘)。假设日本人全部都是靠右走的话,武士左边的“尾巴”就会指向路中间。两名武士擦身而过时,两个人的“尾巴”可能就会相撞。在江户时代,武士的身份高,在百姓面前非常有威严。如果武士走在路上时刀鞘相撞的话,等于是在百姓面前出洋相,非常难堪也非常失礼。如果状况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武士的威严。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武士自然会靠左走。一般百姓如果靠左走的话,也避免碰到武士的刀鞘。这样不会得罪武士,也可以保障安全。
另一方面,武士而靠左走的意思就是左边只有墙壁而已,所有的状况只会从右边而来。如果有紧急状况,右手一拔刀就可以直接对战。
这个文化背景可能就是日本人习惯靠左走的原因。
当大家都习惯靠左走的话,如果交通规则要大家靠右,很多人会不适应,也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所以交通规则会采大家可以接受的行进方向。
然而后来随着车子数量增加,交通危险也逐渐攀升,如果行人的行进方向和车辆一致的话,车子会从行人后方接近行人,这样非常危险。所以就产生了“对面交通”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日本的盟军最高总司令部曾经想把日本改成和美国一样:车辆靠右、行人靠左。1946年日本的国会也曾经讨论过这个议题。不过由于日本的交通设施都是针对左侧行驶而设计。由于战后日本物资不足,日本没有能力更改全国的交通设施。不过如果只改行人的交通设施的话,其实还好。所以后来日本的车辆维持靠左行驶,而行人则改为靠右走。
日本的道路交通法第十条即规定行人在路上应靠右走,如果靠右走会有危险时可以靠左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日本人未必都靠右走。例如在东京的许多车站的走道、台阶上,都张贴着要行人靠左走的标示。这是因为日本许多火车站中,靠左走比较有利动线设计。而在东京街头,行人也大多是靠左走。而日本的道路交通法中容许在某些状况下靠左走,因此这些日本行人其实并没有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