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年,我不曾离开过语文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

我磨的第一把剑,就是用10年时间,在尝试着一种叫“3+1”语文课构成模式。所谓“‘3+1’语文课堂教学构成模式”,就是设计出一堂语文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即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三个基本问题和一个“为什么这么写”稍具难度的问题。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什么”,就是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以及浓浓的父子之情;“怎么写的”,就是抓住了特定时刻看到的父亲的背影;“写得怎么样”,一是围绕中心,剪裁、详略得当;二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为什么这么写”,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作者写家庭遭遇不幸后的父子离别,调子自然是低沉的;而就中也反映了当时的灰暗世态。而文中所表现的父子神情,则是淳朴的、健康的、自然的!那抒情的方法和技巧,则是高超的、娴熟的。

将此探索整理成文后,以“‘3+1’语文课堂教学构成模式研究”为题,作为我的自考本科的毕业论文,参加了2005年的论文答辩,得到了湖南师大张良田教授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