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日夜温差大,是异位性皮肤炎好发季节,许多患者此时皮肤容易干燥、搔痒,尤其以“皱折部位”的肌肤最容易发痒。皮肤科医师建议民众可多使用低过敏原的乳液滋润肌肤,使过敏原不易入侵,减少发病几率。

异位性皮肤炎又称为过敏性皮肤炎,最主要的特征为“搔痒”,通常也伴随红肿、脱屑,且会反复发作,常见于婴儿和儿童,生活在气候干燥地区的人更易患异位性皮肤炎。

基隆长庚医院皮肤科医师何信君表示,秋天因空气中湿度下降、气温降低,民众使用较高温度的洗澡水,容易洗掉肌肤的皮脂,使过敏原入侵引起皮肤炎。通常以膝盖后方及手肘等皱折部位的肌肤最容易有发痒、脱屑的症状。

他说,曾罹患异位性皮肤炎的民众在秋天可以多擦标示“低过敏原”的乳液,使皮肤保水度提高,让过敏原不易入侵。他也提醒,大范围使用乳液前,要先试擦在手部,确定产品无刺激感后再涂抹于其他部位。

暖暖区卫生所主任吴美慧也说,秋天早晚偏凉,民众外出加件薄外套、戴口罩,可免于温差变化过大。另外,除了擦保湿乳液,勤补充水分也可避免皮肤干痒。平时患者也应避免食用虾蟹海鲜、柿子等易致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