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东西时,偶然看到一句广告词“给忙碌的都会人”,

忽然在想为什么要忙碌?为了什么?收入?但我不觉得这些“忙碌”

进度不如预期,所以需要赶上预期的进度?先撇开是否有过大的预期,

想像如果有更多时间,进度上就能达到预期吗?我觉得难讲,

其实很多时间根本是白白浪费掉的。虽然有时候根本不会发现。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完全改变执行方法,是否根本不会碰到这些问题?

高手和低手的效率可以差到十倍以上,这应该不用多说了。

但我觉得好的执行方法和不好的执行方法,效率可以差到上百倍。

也就是说,一群低手或许比不上一点高手,但如果低手用好的方法,

而高手用烂的方法,那低手是很有可能有比较高的效率。

但也很可能现有的东西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搞半天最后发现还是要重新发明。

什么时候发现这个问题,而改变执行方向,会是很重要的关键。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能知道所有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半路才会诞生的。

我觉得台湾有个现象... 就是进度落后的话,会觉得需要补人或是补时间。

直接的关系。毕竟时间很明显只有线性影响力,而人的精神与耐力有限,

二十四小时不休息,不代表有三倍的生产力。很明显增加时间,

来调整预期,比方说一天有一天的作法,一年有一年的作法,当然不会相同。

但如果原本预定一年做完的,进度落后,然后延长至二年,

基本上应该不用预期他会有原本两年的生产力,甚至更惨的,

3. 如果完全照着进度走,还会想赶什么吗..?

4. 台湾的高工时,真的只是单纯的因为“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