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诊断结果,总有些病人会消失在诊间好一阵子”。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胸腔暨重症系主治医师涂智彦感叹地说,肺癌早期发现不易,因此许多肺癌病人确诊时,已是末期,与死亡的距离如此接近,不少人选择找寻其他出路、民俗偏方,绕了一大圈才愿意回来接受治疗。
肺癌早期难发现 五年存活率<1%
涂智彦说,肺癌近年占据男女癌症死因首位,每年有七千五至八千人死亡,每年新增肺癌患数也高达七千多人。在美国,肠癌、乳癌及摄护腺癌的三种癌症死亡人数加起来都不及肺癌。虽然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达七成,但不易察觉的肺肿瘤,总在无声无息“长大”,发现时往往已是五年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的第四期肺癌病患。
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台湾肺癌病例中多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最多为肺腺癌,占肺癌病例的一半。晚期肺腺癌病人已进入个人化医疗时代,透过切片检体的基因检测,检测阳性者可接受 EGFR(上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抑制剂的标靶治疗,如今已是健保给付的第一线治疗,可有效提升生活品质、减少化疗的不适,也较化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高达七成。
年约五十岁的中药店老板,发现肺腺癌第四期后,来到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听取第二意见,由于先前基因检测为阴性,医师建议先进行化疗,而害怕治疗的中药店老板却宁愿先尝试吃中药、找偏方,三个月后再回来,已因癌细胞转移脑部而陷入昏迷。
涂智彦说,因癌细胞扩散快,先前仅以肋膜积水,而非组织切片进行检测,他推测检测结果伪阴性可能高,建议先使用标靶药物。但家属经济负担重,还好有其他病人捐赠的药物先用。所幸一周内便出现效果,肺肿瘤缩小许多,新的基因检测出炉证实的确为阳性,一个月后,这名病患已可自己走进门诊。
“不要放弃各种可能性”!涂智彦说,基因检测约需一至二周,健保申请给付也约需两周。若在情况紧急时,可透过判断临床状况试着先投以标靶药物。去年一名四十多岁的台东女性,因严重喘不过气,由救护车从东部转院至台中,如果不紧急处置可能得插管“再也拔不下来”,由于病患为女性、无吸烟习惯以及为四期肺腺癌等临床表现,极符合腺癌 EGFR 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特性,果然在使用标靶药物后,现已恢复正常生活,仅需每月回诊取药。
听到诊断,许多病患一开始都难乐观面对。涂智彦说,多年来的经验发现,无论是中草药、生机饮食等各样偏方,“还没看到有效的”,反而因此延误治疗时间,或得提早面对呼吸困难等最痛苦的症状。相对的,肺癌医药治疗逐年进步,无论是化疗或标靶治疗,皆能适时地缓解症状,提升生活品质。
“生命的深度远比长度重要”,涂智彦常常如此鼓励病人及学生,他也很庆幸,近年看到许多末期病人,享受到医药的进步,在治疗后期仍可有较好的生活品质,与家人、朋友共度更多美好时光,“尽情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