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1年,其建设以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为主体,生物医学研究院、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生物钟研究中心、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设。现有实验面积一万余平方米,装备有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放射医学等研究的基本仪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实验设备,在硬件条件上基本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的水平。
本博士后流动站扎根于不断进步的基础医学学科。2008年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2013年的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中,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学科首次进入全国前30%;2014年初,以高晓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省优势学科Ⅱ期项目“系统生物医学”(重点序列学科,基础医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获得批准,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017年的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学科获评B+(10%-20%);2018年,我校“基础医学”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III期获得2360万元(2018-2021)学科建设经费。
目前我校参与基础医学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专职教师共有2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8人、副高级职称94人。教师队伍中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7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
近三年来本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研究团队获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新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超亿元。此外,博士后流动站各研究团队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