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外感病邪在表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需要发汗以解表。自汗者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自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文主要简述前者。
本病以虚证居多,一般自汗多为气虚。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致。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若汗证持续时间较长,常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出现神情倦怠,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治疗时虚证当根据证侯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主要证治分述如下﹕
(1)肺卫不固证﹕症见汗出恶风,易于感冒,体倦乏力等;治以益气固表,常用桂枝、白芍、黄芪等。
(2)心血不足证﹕症见心悸少寐,面色不华等;治以养血补心,常用人参、酸枣仁、当归等。
(3)邪热郁蒸证﹕症见汗黏,烦躁,口苦等;治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常用黄芩、栀子、茵陈等。
汗出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尽快用毛巾将汗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