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明令禁止母血“胎儿性别”检验,医界人士今天(14日)指出,某些基因检测一定跟性别相关,希望卫生署明确规范,并把关检验品质。
台湾母胎医学会成立大会今天举行,发起人林口长庚医院产科主任郑博仁指出,全球每天约有3万到4万人母血筛检,检验孕妇血中微量的胎儿DNA,这是全球趋势,在台湾,约有1%的孕妇自费新台币2万5000元做母血筛检。
郑博仁强调,母血筛检可提前在怀孕12周得知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胎儿性别”只是附带结果。
郑博仁说,唐氏症的基因异常发生在第13、18、21号染色体,医师可以告知母血筛检是否唐氏症,不告知男女;但是到了怀孕20周以后的超音波检查报告,本来就有“性别”字段,孕妇届时就能得知胎儿性别。
他认为,母血筛检优势是怀孕初期就知道结果,但应该有“检查项目”、“告知时机”、“遗传咨询”等配套,他曾检出只有一条X以及XXY性染色体异常的案例,孕妇经咨询得知不会影响胎儿智力,决定生下孩子。
另外,粒线体异常、血友病等罕见疾病是性联遗传疾病,性别决定是否带因、发病,郑博仁认为,虽然并非母血筛检,然而牵涉胎儿性别,应以专案方式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郑博仁说,业者大都采代检代验模式,产科门诊代收检体,由业者寄到中国大陆等境外的核心实验室代验,虽然医疗机构与业者签约代验前已做考察,但若有第三公正单位访查,更能确保检验品质。
他表示,近年基因检测过度商业化,甚至生技公司以此标榜,进而上市上柜,未经认证的医疗机构也纷纷自行发展检测,跳脱遗传检测的认证程序,建议卫生署及新成立的卫生福利部以及相关部会严格把关。